《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精選25種歷練一年、成功提升效率的葵花寶典

唯一發揮我們潛力的方法是集中注意力在現在-此時此刻,這一天 -需要做的事情,有效的執行且獲得勝利。

職業棒球教練 Joe Torre

閱讀《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的動機

自從工作後,因有感於每天上班就佔據大半日子,剩下清醒的時間又沒電,難以完成需要腦力的活動,這一年來閱讀了不少關於時間管理、專注力、強化精力及提升效率的書籍和課程,為的就是提升工作效率,空出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雖然過去涉獵的資訊中,不乏有許多實用的訣竅的確明顯改善我的生活,但比起一條條理論及準則,我更希望有一本書能從實務操作面,分享實際應用這些觀念對生活有什麼幫助,以及其執行上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而《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正是我要找的那本書。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利用整整一年的時間進行一項研究:如何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提升生產力,並將這一年實驗的過程、想法及結論,不論成功或失敗一併整理成這本《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書中收錄的25種生產力策略皆是作者親身試驗,並認為可以幫助每位讀者運用最少時間,完成更多事情的秘訣。

以下我將分為生產力、、自我覺察、時間、專注力、精力…等面向討論。

生產力

生產力不是指你做了多少,而是你成就了多少。

80/20法則

著名的「80/20法則」指的是少部分(20%)的變因操縱著大部分(80%)的局面。而《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全書正是建立在此觀念上,期望讀者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完成必須做的事,空出更多時間追尋夢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最佳速度

追求生產力並非希望大家成天像隻倉鼠在輪子上轉一樣,生產力最佳的速度,是要快到足已完成每件計劃好的事,但又可以慢到從容不迫,清楚意識到自己在做些什麼


生產力=時間+專注力+精力

生產力由時間、專注力和精力所組成,三者缺一不可。

隨意浪費時間,就會導致事情被一拖再拖。無法保持專注、自制力不足,則會一直受到干擾、分心。若前面兩者皆具備,但體力、精力不足,則容易感到疲憊、倦怠、無法持久。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生產力=時間+專注力+精力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生產力=時間+專注力+精力 Photo by moren hsu on Unsplash

根基:自我覺察

在你滿腔熱血、打算要來好好發揮生產力前,《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提醒到以下幾項心態建立非常重要,卻又常常被大家忽視。

停止「自動駕駛」模式

不少人面對一成不變的生活,早已習慣「閉著眼睛做事、隨著潛意識走」的工作模式。但《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建議大家盡快停止這種無意識的「自動駕駛」行為,重新找回自己的思考及判斷能力,定期檢視工作狀況並做出改變,才能有效改善生活。


停止拖延、高估「未來自己」的工作能力

有時我們要做的事情太多,就想說留給明天或未來的自己去做吧。造成這種心態有兩種原因:拖延對自己的不了解

解決方法可以是理性的列出拖延衍生成本有哪些,或是說服自己起個頭就可以了。

艾米特定律(Emmett ‘s Law):害怕做某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比真正做那件事還要多。

時間

首先來談談生產力三元素之一:時間。歲月一去不回的道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這裡提供兩個避免浪費時間的方法。

學會說「不」

  • 適度刪減事情,或是學會外包
  • 簡化每日行程,將瑣碎任務集中處理
  • 盡可能用錢買回時間

如何有效率的刪減任務?《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提供「90法則」:幫每個任務的價值或意義評分,得分不到90就擺一邊,專心先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另外這邊再提供一個我很喜歡的「專注漏斗」,透過層層篩選,選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有趣的是,如果此任務對現階段幫助不大,專注漏斗還會教你如何正確地「拖延」。

訂下截止日期

《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書中提到:「沒有截止日期的待辦清單,就是一個願望清單。」

藉由限制每個任務能完成的時間來提高急迫性,進而開始要求自己的精力和專注力。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你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工作,你就會延展你的工作來填滿可用的時間。」

專注力

接下來談談生產力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專注力。

專注力組成,如同生產力一樣,專注力也是由三個部分組成。

  • 中央執行系統:負責思考、規劃
  • 專注:聚焦、縮小注意力範圍
  • 覺知:察覺內在和外在環境,協助全心全意

想要全神貫注,就得從這三個部分下手。接下來就看看《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對專注力有什麼建議吧!

善用生理黃金時段

觀察一天中何時精力最充沛,那就是你的生理黃金時段(Biological Prime Time)。把握那段時間,盡可能做最需要腦力或創意思考的工作,避免做回應型工作(例:回Email、電話)。

這個觀念在《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也被多次提及。

延伸閱讀:🔗《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建立晨間習慣,打造充實的一天


一次只做一件事

面對堆積如山的任務,不少人的解決辦法是同時間處理多項工作,盡可能將「效率」最大化。

但人腦不像電腦,能一次處理多種工作。事實上,我們只是多項工作間「快速轉換」而已,這樣不但容易出錯,更讓大腦壓力不甘負荷,導致工作完成時間拉長。


避免干擾物

研究指出,每受到干擾,我們平均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重新回到先前的專注程度。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看「20秒法則」:將干擾物放到距離20秒的地方外,像是打文章前把手機關網路丟到另一個房間,我們可能因為懶得起身,進而降低分心的機會。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避免干擾物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避免干擾物 Photo by Becca Tapert on Unsplash

清空大腦

根據研究,科學家認為人腦結構是為了思考而設計的,反而不擅長記得所有瑣碎事。

俄國心理學家也提出著名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未完成的工作或未達成的目標,會一直盤旋在每個人的心中、造成壓力,影響之後的工作情緒

對於這些現象,《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建議大家把腦中所有想法、點子都記錄下來,盡可能清空大腦的空間,減少這些瑣事盤據在腦中所造成的壓力。

精力

如果人類沒有補充足夠的精力,如同汽車沒有燃料足以發動、往前行駛。這裡提供三個有效補充精力的小撇步。

吃得健康

  1. 多吃未加工、原型的食物
  2. 一旦覺得飽了,停止吃東西

喝得健康

  1. 多喝水
  2. 少喝酒精、含糖飲料
  3. 慎選飲用含咖啡因的時間,避免影響到睡眠

充足睡眠

不少人會透過犧牲睡眠來延長工作時間。但作者自己檢測,發現每少睡一小時,平均會損失至少兩小時生產力,根本得不償失。

另外,建立良好的睡前儀式,有助於幫助心情沉澱、提升睡眠品質。

充足的睡眠對提升生產力、情緒控管的益處皆已被醫學證實,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

延伸閱讀:🔗《為什麼要睡覺》精選12個睡眠建議,一夜好眠不求人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充足睡眠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充足睡眠 Photo by Alexander Possingham on Unsplash

超重要小技巧

三重點法則(Rule of 3)

俗話說,要如何吃掉鯨魚?慢慢一口一口吃。

同樣道理,即便待辦事項很多,《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建議每天(或每週)決定當天(當週)要完成的三件事即可。

你可能會疑惑,三件事?這樣會不會太少?

沒錯,作者正是希望利用三重點法則,協助我們刪減雜事和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只要這三件事和目標高度相關,只要願意持之以恆,我們一定能把這條大鯨魚一口一口吃乾淨。


建立人生熱點圖

書中指出,每天我們都會將時間投注在七個領域中:頭腦身體情感職涯財務樂趣人際關係。這七個領域如同熱點(Hot spot)般,涵蓋了所有行為,而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每天重複的動作,皆是從這些熱點延伸出來的細項。以頭腦為例,其延伸的行為可以是閱讀、思考、學習等。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建議靜下心好好從這七大熱點思考,每個熱點可以延伸出什麼符合價值觀和目標的計劃,越詳細越好,這樣有助於我們每周定期審視工作和成就,除了更清楚完成了哪些成就、哪裡需要修正,更能以宏觀的角度確保自己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一週一次維修日

說到生產力,洗衣、買菜、除草、打掃家裡肯定不太符合大眾所認定有生產力的工作。但若這些維護工作無法外包或刪減的情況下,作者推薦大家可以訂定「維修日」。

維修日的操作方式:平日將尚未完成的任務列在維護清單中,每周集中一天或半天集中處理這些事,即可避免分散每天注意力。

善待自己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結尾,作者提到經歷這場為時一年的生產力實驗後,最大的體悟就是好好善待自己。人畢竟不是鐵打的,在講求每分每秒全神貫注的狀態下,更應該要嘗試以下幾個建議,有助於養精蓄銳,在工作時完全發揮生產力。

  1. 適度放鬆、休息
  2. 冥想(冥想頻率比單次冥想時間長短更重要)
  3. 每天回想三件值得感恩的事
  4. 比起問別人,更應該多詢問自己的意見
  5. 獎勵自己
  6. 相信自己會成長
  7. 建立一份成就清單,追蹤成長歷程

個人想法

前陣子上了一堂「如何閱讀」的課程,老師提到讀第一本書只是在建構基本知識,當同個領域讀了許多本書後,我們便會逐漸擁有整合及判斷能力,統整出屬於自己的知識堡壘。

這一年來分別讀了幾本時間管理、專注力訓練及精力提升相關的書籍,也從一知半解的狀況,漸漸建立起觀念架構,開始在生活中應用書中傳授的訣竅,更發現多數書中的觀念及想法皆很雷同。

而《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像是集大成一樣,將這三大元素(時間、專注力和精力)融合成一本書。其中書中也提供了幾個我先前不曉得的訣竅:「三重點法則」、「人生熱點」和「維修日」,秉持著實驗家精神,這裡也大略分享一下目前我嘗試的心得。

三重點法則

目前我是將三重點法則和專注漏斗合併使用,先透過專注漏斗將最重要的事情篩選出來,從中挑選出每周及每日必達成的三件事(或目標)。

實行一個月後,和過去一大串待辦清單相比,三重點法則使我每天更有動力去完成這些任務,更降低拖延的情況,成就感及達成率也大幅提升。


人生熱點

過去目標設定都是靠感覺的,只要目標符合價值觀、長久下來有益處我就做。

但人生熱點就像心智圖一樣,可以就不同領域延伸出更多細部計劃,更可以從宏觀角度檢視自己是否正走在正確的方向上。雖然短時間內尚未有巨大差別,但對於未來目標規畫有更全盤、更均衡的幫助。


維修日

老實說,以前總覺得維護工作界於很尷尬的位置,一定得做卻又對生產力沒什麼幫助。然而一週一次維修日這個點子,給了我一個合理的理由來分心在這些瑣事上。

不過因為心態上還是覺得那段時間完全沒有生產力有點可惜,目前都是邊洗菜邊聽Podcast,加減學習一些輕知識。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若對《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HyRead試讀唷!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親朋好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