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習了一生,現在我還在學習,而將來,只要我還有精力,我還要學習下去。
俄羅斯思想家 別林斯基
讀這本書的動機
法國哲學家蒙田曾說過:「人的一生或許是一個不間斷的學習過程。」
面對學海無涯、又講求效率的世界中,該如何快速、有效學習多種技能,同時又能保留長期記憶,應該是不少現代人夢寐以求的解答。
而今天要介紹的《超速學習》,正是作者從自身多個成功快速學習計畫(一年學會四種語言、完成MIT四年課程等)中歸納出來的精華秘笈。
究竟有哪些訣竅能幫助學習呢?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超速學習》介紹
快速學會某件有價值的事,並不是天才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能擁抱的成就。大多數人不去做,是因為找不到正確的方法。
網民口耳相傳、國際網路論壇享有盛譽的「學神」史考特.楊(Scott Young)縱覽最新研究,考察其他超速學習者的歷程,並輔導小團隊進行學習計畫,再加上自己的親身經驗,歸結出九大超速學習法則。
只要掌握了「自學」的正確技巧,任何人都能藉此方法成為「超速學習者」,擁抱超乎想像的美好人生!
推薦度:★★★★★(滿分五顆星)
適合:對學習有興趣、想掌握快速學習技巧、建立一套學習SOP
超速學習是什麼?
超速學習(Ultralearning),聽起來好像很強大,但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獲取技能與知識的策略。
只要你想要快速學會一項技能,無論背後動機是為了加快原有工作的效率,或打算轉換工作跑道、培養隱藏優勢,皆可以使用此策略。
超速學習的精髓在於「高強度」和「自助學習」。比起輕鬆悠閒的慢步調,超速學習更傾向給予費力但又能負荷的學習強度。有別於傳統學校填鴨式教育,超速學習講求為自己學習負責的精神,從決定想學什麼、怎麼學,到後續如何制定計畫,皆要一手包辦。
本書中所提倡的超速學習,除了協助縮短學習時間,更強調透過以下九大法則,鞏固技能並加深長期記憶:
- 後設學習
- 專心致志
- 直接學習
- 反覆操練
- 提取記憶
- 意見回饋
- 保留記憶
- 培養直覺
- 勇於實驗
接下來將逐一介紹每個訣竅及其使用方式。
法則一:後設學習(先畫一張學習地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啟動超速學習前,應先全盤了解「學習」這件事,事前準備皆做好後,才有機會成功打贏這場耐力戰。
首先第一步是思考三個問題:為什麼(Why)、做什麼(What)、如何做(How)。
- 為什麼:了解學習動機
- 做什麼:你需要取得什麼樣知識與能力(重理解/純記憶/多練習)
- 如何做:學習時將使用的資源、環境與方法
至於上述這些事前準備工作應投入多少時間,作者建議用「百分之十法則」來衡量:投入你預期全部學習時間的百分之十在研究上。
法則二:專心致志(培養專注能力)
想要完成高強度的學習,必須仰賴全神貫注的專注力。而常見無法專心的原因有以下:
- 無法開始專注(拖延)
- 無法持續專注(分心)
- 無法做到真正的專注
對於這幾類現象,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先認清(承認錯誤)、思考(覺察的真實原因)和說服(說服自己撐過五分鐘就可以休息)。其中說服與《原子習慣》中所提倡的兩分鐘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延伸閱讀:《原子習慣》只要四個步驟,無痛也能養成好習慣👈
另外,比起長時間專注一個主題,作者更主張理想的學習時間為15至60分鐘,此舉可避免專注力疲勞。
法則三:直接學習(直接實作,從做中學)
出國學習語言,正是此訣竅最直接也最代表的例子。藉由直接在真實環境中邊學邊做,能學到隱藏的細節與技能,更可減少學習環境從教室轉移到外國的不適應。
此訣竅建議實行方式:
- 目標導向:量身訂做與目標息息相關的計畫(想要練口說,則多跟外國人交談,而非學習一堆文法)
- 沉浸式學習:完全暴露在真實情況中大量練習(例:出國學語言)
- 模擬式學習:有些技能(如:動手術、開飛機)無法在現實環境直接練習,則須在模擬環境中,學習技能的認知特徵
法則四:反覆操練(拆解技能,反覆練習卡住的部分)
此訣竅的精髓在於找出影響整個過程最重要也最花時間的瓶頸,獨立拉出來,針對它特別加強。
可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達成:
- 切割法:將一連串較長動作拆成小部分(例:單獨練習罰球,而非模擬整場比賽)
- 模仿法:直接複製你不想操練的部分,只專注在想練習的要素上(例:初學者畫畫時可直接模仿範本,將構圖部分先撇一邊)
- 放大鏡法:難以隨意拆解技能(例:寫文章)時,在想專注的部分投注比其餘更大量的時間
作者建議反覆操練可與法則三的直接學習一起搭配使用,學習效果會更好。
- 第一步:直接練習想學會的技能
- 第二步:拆解技能,獨立待加強部分並反覆操練
- 第三步:整合後再次直接練習
- 第四步:再次練習待加強之處,並重複此循環直到學習成功
法則五:提取記憶(主動回想,加深印象)
研究指出,比起重複閱讀書本重點,督促自己主動回想因多了自我回饋的機制,學習及記憶效果皆有顯著增加。
要注意的是,若在剛學習完就馬上回想,這樣效果並不會很好。最佳的使用時機應是久到足以深刻記住,又不至於久到忘記一切。
使用方式:
- 快閃卡:學習問題與答案之間的配對關係(例:蘋果對應Apple)
- 自由回想法:讀完一段落,拿出白紙默寫出所有能記得的內容
- 試題簿法:邊讀邊作筆記,筆記改為問句,並註記答案頁數(例: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何時?)
另外,前測和直接練習題庫兩個方式,也都有助於引導記得使用高頻率之事,強化未來學習的功效,協助記憶。
法則六:意見回饋(透過回饋,找到錯誤並修正)
經由即時、適度強度、有建設性的回饋,我們可以得知哪裡需要改進,並立刻修改,加速學習效率。
以下介紹三種回饋類型及各自優缺點:
結果型回饋 | 資訊型回饋 | 改正型回饋 | |
---|---|---|---|
評價標準 | 做得好或壞? | 哪裡做不好了? | 如何修正錯誤? |
評價方式 | 以好壞、成績、拍手、噓聲來呈現 | 告知哪裡表現不佳 | 搞告知表現不好之處,並提供改善辦法 |
缺點 | 細節少,缺乏具體需改進什麼的建議 | 知道做錯了,但需仰賴自己的知識量去修正 | 須找到一個能精確指出錯誤並修正的老師、教練、專家 |
最常見的回饋類型 | 若能取得即時回應最好 | 最完善的回饋類型 |
以在考卷上寫「我每天都會穿手錶」為例:
- 結果型回饋:老師打一個大叉叉→知道做錯了,但不曉得哪裡錯
- 資訊型回饋:老師將「穿」圈起來→了解動詞用錯了,但不知道如何改
- 改正型回饋:將「穿」圈起來,旁邊寫上「戴」,並叫你訂正十次→了解錯誤並知道如何修正
相信大家皆能想像,若能得到即時性的「改善型回饋」,學習的成效肯定較其他兩者更好!
法則七:保留記憶(訓練長久的記憶能力)
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威霖漢:「記憶是思考的殘渣。」
快速學習雖有挑戰性,但保留長期的記憶力更是難上加難。大家不妨可嘗試以下四種記憶方法:
- 高頻且規律的學習:反覆加深記憶,比一次性長時間效果來的好。若平時沒空,也可以改成定期去進修
- 身體記憶法:像是騎腳踏車,將技能練成習慣,即使好幾年沒騎了,只需花一點時間熟練一下,技術又回來了
- 過度學習:做出比目標更多的額外練習,像是學會代數運算後,就不再覺得加減乘除很難
- 聯想法:利用其他東西記住特定資訊,像是創口訣或諧音聯想(缺點:得事前創造一堆聯想方法、內容較侷限、回想速度也無法很快,較適用於專業術語及語言學習上)
法則八:培養直覺(用直覺來快速判斷)
是否有想過,面對同一道數學題,為何有些人可以一個式子就結束,有些人卻繞上好幾個彎才得出答案?
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直覺」。直覺是大量有條理地處理問題經驗的產物。新手常需多次嘗試與錯誤才能找到方向,高手則可快速判斷該用哪種方式解決問題。
然而人類常常會有「理解深度錯覺」的問題,以為自己早就瞭解透徹了,最終卻被錯誤直覺引導到歪路。因此作者提供以下步驟,強迫自己釐清觀念。
- 第一步:寫下你想解開的觀念或問題
- 第二步:嘗試用自己的話解釋一遍(想像等等要將此觀念傳授給下一個人)
- 第三步:若卡住了,代表自己尚未讀懂,請再回去找資源復習,直到可以流暢完成此任務
法則九:勇於實驗(多方嘗試,從中創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成功學習該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檢測自己是否能往舒適圈外多方探索、融會貫通,並打造出獨特風格。然而多方實驗並非漫無目的地亂槍打鳥,作者建議可依照不同面向,循序漸進的嘗試:
- 第一階段:利用不同學習資源(素材、媒介、學習方式),擴大學習範圍
- 第二階段:嘗試各種技巧,思考如何加深加廣
- 第三階段:結合所學與過去經驗,找到自己的原創性、獨特性
個人心得
前陣子看了著名TED演講「20小時學習任何事」,講者信誓旦旦地主張只要20小時的練習即可學會任何技能,並保證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件事。當然這其中有不少訣竅要掌握,不過也因為這場演講,勾起我對「快速學習」的好奇心,也促成了閱讀《超速學習》的契機。
👉延伸閱讀:TED 「只要20小時學習」:掌握四個訣竅,所有事皆難不倒你👈
當然首先得說,我很佩服作者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多項艱難的學習計畫,尤其是一年學會四種語言 (其中還包含中文😲),這完全就高難度的挑戰。不過如果認真讀完《超速學習》後,會發現書中歸納出的九大學習法則,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相信多數人在求學階段已多次運用類似的概念,只是當初沒有人像這本書一樣系統化整理這些訣竅,也因為缺少超速學習最重要的兩大精髓:「自主學習」及「高強度」,有些過去經驗尚不構成合格的超速學習計畫。
不過還是建議有打算開啟超速學習計畫的朋友們,在行動前可以先嘗試回想一下過去學習經驗是否曾使用過這九大法則、是如何使用呢?相信多了這個步驟,將有助於加深印象,把這些文字變成自己腦中的知識,同時在計畫進行時更好提取和活用。
最後得說句實話,看完這本書我十分扼挽,扼挽當初自己學生時期怎麼沒有類似的書籍問世。如果有的話,那時的學習成效肯定會是不同層級呀~🤣🤣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 《發現我的天才》探索自身優勢,相信人人皆是天才
- 《大人學選擇》 成熟大人必備的七個理性決策原則,做決定不再只憑感覺
- 《管理你的每一天》:在家工作的日子,應該這樣過才充實
-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精選25種歷練一年、成功提升效率的葵花寶典
- 人生學習三階段:一個關鍵問句,從「指責他人」進階到「自我反思」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若對《超速學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博客來試讀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