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正確決定的關鍵,在於尊重未來的自己。
作家 A.J.賈各布斯(A.J. Jacobs)
讀這本書的動機
「我的工作充滿挑戰性,很有成就感!」
「我每天都在為了五斗米折腰。」
不知道上述兩種情況,你屬於哪種呢?或是正介於兩者之間?
無論是社會新鮮人,或是已工作一段時間的老鳥,都有可能面臨職涯上抉擇的時刻。
從二十幾歲踏入職場後,到六七十歲退休時,我們將經歷漫長的職業生涯。究竟要如何有方向地規劃這幾十年呢?該如何定期評估目前的工作狀況呢?
《人生的長尾效應》皆會一一為你解惑~
《人生的長尾效應》介紹
生涯規劃是累積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只是換到讓人羨慕的工作。在快速汰換年代,找到持續推進專業的動力,在生涯不同階段都有最適落點。
職涯是場40年的馬拉松,但大家都錯用短跑的方式衝刺,沒了動力、錯失機會。本書作者為奧美集團(Ogilvy)全球首席人才長布萊恩.費思桐(Brian Fetherstonhaugh),提出「長尾職涯」的觀念,從長跑角度出發,掌握20歲到60歲工作累積的重點,並且涵蓋不同階段人生的需求。
五大職涯認知你不能不知道
在我們規畫個人職涯計畫前,有以下幾個認知須先建立:
- 職涯比你想的還漫長(甚至退休後的生活也應規劃進去)
- 需要強烈「動力」來支持你的職涯
- 職涯需要有智慧的時間管理(妥善分配工作/生活的時間)
- 你得持續學習及探索(用心計畫,隨時調整策略)
- 相較於工作,職業帶來的意義更重要(須思考如何將親子關係、休閒、未來計畫、幸福人生融進職涯)
職涯三階段
多數人僅在剛出社會時做過詳細的職涯規劃,之後因走入家庭、導致分心的事物增加,而開始開啟「自動駕駛」的模式,在作者眼中著實有點可惜!
作者認為從二十多歲踏進職場,到功成名就、退休後,皆需要按照當時的年紀、每十五年來做明確的策略調整。
書中將職涯分為三階段:
職涯前期:厚植實力
剛踏入職場,在尚未具備足夠基礎的狀態下,學習遠比取得成功來的重要。
應好好把握此時,透過不斷地吸收、探索、多方嘗試、勇於犯錯,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的溝通方式、有效傳達資訊的表達能力,同時累積經驗、培養人脈、尋找自己擅長且有興趣的領域,並深入鑽研。
此階段我們也該建立一個觀念:「你得到的報酬與你的付出有關」,切勿為了追求一時的報酬,而錯失這段最可以Test & Learn的時期。
1. 發掘你擅長和熱情
2. 及早培養技能、累積人脈、經驗
職涯中期:大展身手
經歷過職涯前期,找到有興趣的領域並累積不少經驗後,此時的你應該蓄勢待發、躍躍欲試!
沒錯,在此階段你將有機會創造出事業高峰!
不過作者也提醒到,這個時候我們應將注意力集中於自身的優勢與熱情,並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透過和能力互補的人共事,才能將價值最大化。
1. 找出你最佳落點(擅長+熱情+備受肯定的能力三者交會點)
2. 設立長遠目標
3. 創造與他人的差異性
職涯後期:投資傳承
經歷過先前的事業高峰,雖會眷戀不捨,但面對年紀漸長、體力大不如前的狀況下,此階段的我們應開始學習如何傳承自身的經驗和技能給接班人,從領導者轉化成顧問的角色。
另外很重要的觀念:「退休不代表你的職涯結束了,而是新職涯的開始」。
許多人在退休後找不到人生目標、鬱鬱寡歡,這在作者眼中相當可惜,認為此時的我們,更應該把握過去所擁有的經驗和能力,持續在其他我們也有興趣的地方發揚光大。
1. 發揮更長遠的影響力
2. 學習傳承
3. 尋找新的職涯熱忱
年度職涯效益評估
我們的職涯規劃應該依照年齡分成三階段,各時期皆有各自須努力的目標及學習的方向。那是否有套標準能協助我們隨時評估自己正處於正確的道路上呢?
有的,接下來將介紹這套「年度職涯效益評估」~
四大指標
作者根據多數人對職涯的考量因素,統整出以下四大指標:
- 學習:共通能力、重大意義經驗、穩固且長久的關係
- 影響力:對客戶、公司、社會的正向回饋
- 樂趣:工作產生的快樂程度、成就感
- 報酬:薪水、福利、退休金、休假、完整升遷制度
分配比重
由於在人生不同階段,每個人對各指標的著重程度隨時都會改變,因此我們應該根據當下的狀態來排序這四個指標的重要性及分配各自比重。
評估
分配好比例後,誠實地詢問自己:目前的工作是否有滿足每個指標?滿分為十分,請依照滿足程度給予評分。
最後透過這些數據,來個加權評分,若分數>700,則代表現在的工作能滿足你的職涯效益。若<500,則建議再評估職涯規劃。
目標 | 加權比重 | 10分自我評估 | 職涯效益 |
---|---|---|---|
學習 | 25% | 9 | 225 |
影響力 | 25% | 7 | 175 |
樂趣 | 25% | 6 | 150 |
報酬 | 25% | 6 | 150 |
年度職涯效益總分 | 700 |
職涯路徑導航規劃
如果用上面的系統評分後,發現現在的工作不太滿意的話,先別氣餒!這裡作者也很貼心的送給大家另一套「職涯路徑導航規劃」!
第一步:設立目標
思考自己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角色?此目標可以很長遠,也可為較短期能達成的,請幫這個目標訂下期限吧!
第二步:檢視現在的你
列出你現有的動力,可以是你擁有的能力、重大經驗(過去工作經驗)或是工作上穩固且長久的關係(客戶、夥伴…)。
再列出為了達成目標,目前你還欠缺的動力。
第三步:規劃下一步
根據第二步還欠缺的動力,反向思考你該如何補強這塊。是否要轉職、兼職?或是去上課進修?
如果有需要,可以同時存在多條職涯路徑,像是:白天在某公司工作,下班後成為某課程學員,周末在職進修…,只要這些角色/工作符合你的職涯規劃,能協助你達成目標,這些都是可行的!
個人心得
如果我要我推薦一本職涯規劃書,《人生的長尾效應》肯定是最佳選項之一!
無論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在職場中呼風喚雨的大佬,或是即將退休的中年人,只要願意審視自身職涯狀況的人,皆可從此書中找到適用的靈感。
接下來分享書中帶給我最多啟發的兩個部分:
職涯三階段-職涯前期
剛踏入職場時,可能因為什麼都不懂,看著前輩做什麼就跟著做,導致工作前幾年從未想過個人的職涯藍圖。接觸這本書後,逐漸開始用以下幾個問題,反思自己每天花費八小時的工作:
- 是否能為我未來幾十年的職涯生活加分?(證書?)
- 是否在過程中,增進我溝通、表達能力、或是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等能力?
- 是否能累積經驗、或是培養人脈?
- 這份工作是否是自己擅長,或有興趣的做長久的領域呢?
有了這層思考後,決定要調整自己上班時的心態,更有意識地學習及了解工作上每個步驟,並著手規劃及確立未來的職涯方向。
年度職涯評估
這套評估系統說白了點,就是在測量你對這份工作滿意嗎?是否能達成、滿足你所重視的?
其實多數人如果願意傾聽內心的聲音,應該都很清楚答案。不過這套系統優點在於更具體化,從不同角度來數字化這些感受。
透過此評估系統,我目前的職涯效益評估為525分。如此看來,我現階段的作業,正是重新認真審視工作,尋找是否有改善現況的方法。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 職業倦怠怎麼辦?比起精神喊話,你更需要的是這三招
- 《管理你的每一天》:在家工作的日子,應該這樣過才充實
- 《HEADSPACE冥想正念手冊》每天10分鐘,重新找回內心平靜
- 《大人學選擇》 成熟大人必備的七個理性決策原則,做決定不再只憑感覺
- 【課程心得】大人學-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若對《人生的長尾效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博客來試讀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