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變現》比起家人朋友,建立這些弱連結更能激盪創意和靈感

一個人永遠不要靠自己一個人花 100% 的力量,而要靠 100 個人花每個人 1% 的力量。

比爾蓋茲 Bill Gates

閱讀《人脈變現》的動機

「人脈變現」,在這個講求知識變現的年代,原來人脈也能變現?!這是我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反應。

隨著現今社會及經濟模式逐漸改變,一些新興詞彙像是斜槓青年、零工經濟、知識變現、微工作、個人IP…等,猶如與雨後春筍般,還沒來的及搞清楚前一個,下一個新詞又冒出來。所以當我看到《人脈變現》這本書的第一反應只有:「原來現在人脈也講究要能變現唷?」。

出社會後開始發覺自己的知識圈過度狹隘、交友圈又鬆散,想說踏出舒適圈多認識人,卻又很好奇那些點頭之交究竟能對我有什麼幫助,還是只是「無謂社交」而已,以及如何篩選出適合自己的群體。

好巧不巧《人脈變現》正好都解答了我所有的疑惑,並從認識人脈網絡到建立正確心態,說明不刻意建立人脈卻能建立關係的重點及方法,值得一讀!

人脈網絡的三元素

學會建立人脈前,得先認識組成這個網絡的三大要素:強連結(Strong links)、弱連結(Weak links)、樞紐(Hubs)。

強連結:同溫層,親密的家人、朋友關係

最固定、最長久的關係,攸關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聯繫。

然而研究指出,過度依賴強連結的人多半比較孤立,不容易與外界社會接軌,加上強連結間通常共享著相同的資訊,少了新訊息的刺激,更阻礙人去突破現在的窘境。

較極端的例子,像在貧民窟或黑幫社區長大的孩子,因沒有安全感及其他謀生能力,最終完全仰賴強連結(家族、鄰居),一輩子困在那裏。

知名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一個人所處的階層越低,周圍強連結的比例越高。」


弱連結:點頭之交,不太熟悉的相識者

相較上面,弱連結雖無法提供彼此情感需求,卻是最強大、最具創意的關係。

弱聯結有兩大優點:

  1. 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經營
  2. 平時交集不多,卻能在每次互動時提供大量靈感

一個人擁有的弱連結弱是很少,便無法從相距遙遠的社會系統獲得資訊,而只能侷限於好友圈狹隘的資訊與觀點。


樞紐:個人所參與的團體或組織

像是公司、社團、讀書會、宗教團體等,樞紐是許多強連結和弱連結的連接點,雖未直接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連結,卻掌控著我們人生目標和實現的程度。

主要調控因素:「我們所選擇的樞紐」及「我們轉換樞紐的能力」,後面會再深入討論怎樣的樞紐適合自己。

如何拓展弱連結

對人脈網絡有初步了解後,可能有些人會好奇,是不是越多弱連結越好?事實上,我們應該要重質不重量。一個好的弱連結應該要具備下面至少一項特點:

  1. 開拓視野、釐清思緒:透過與意見相異的人互動,能幫助我們思考更多,找到真實的想法,避免盲從
  2. 找到更適合人選:需要幫助時,親友可能是最願意幫我們的人,卻不一定是最佳人選。多認識不同領域的人,有助於成功率提升
  3. 互惠:雙方知識及想法上的交流,有機會激盪出不一樣的靈感,創造雙贏局面

既然弱連結對我們這麼有幫助,該如何增加呢?再來就提供幾個作者推薦的方法:

  1. 心態調整:保持好奇心、親切開放的態度
  2. 多認識人:可以先從生活圈內那些沒密切接觸的人開始,再慢慢擴展
  3. 鎖定一個樞紐:刻意鎖定某個活動或群體,例如:高爾夫球俱樂部,將這個活動融入生活中
  4. 主動幫身邊的人牽線,但切勿牽單方需求的線
《人脈變現》拓展弱連結
《人脈變現》拓展弱連結

超級連結者

不知道大家是否見過這樣的人:人脈很廣,可以和公司各部門的人打成一片,或是私底下認識許多跨產業、跨領域的朋友。喜歡呼朋引伴,把一群互不認識的人拉進一個群體中。這類的人,在《人脈變現》書中稱之為「超級連結者(Super Connector)」。

即便他們擁有眾多的強連結和弱連結,超級連結者的特色在於他們記得每位朋友,更善於介紹別人互相認識,也正是這些特點使他們得到「交友廣闊」的好名聲,自然而然吸引更多弱連結。

讀到這裡,如果你發現自己正是超級連結者,那恭喜你可以好好善用你的人脈網絡!

然而包含我,大多數人都不是這類型,此時大家可以透過前面提到的方式,盡可能拓展弱連結網絡。如果真的沒辦法也不要氣餒,作者提供了另一個更簡單的方式-找出周遭的超級連結者,並好好善用他們的網絡。

慎選樞紐

前面介紹人脈網絡三要素時提過,「樞紐的選擇」及「轉換樞紐的能力」攸關我們人生目標和實現的程度。這裡就要先聊聊一個好的樞紐,有什麼樣的特點?

  1. 發展空間:好的樞紐不會壓抑我們的特質,反而協助這些特質更進步、發揚光大
  2. 認同感:樞紐的核心價值若與我們的理念吻合,則會增強我們對這個群體的認同感
  3. 主動回饋:對樞紐有了認同感,我們潛意識會想要回報,和更多人分享這個群體的好

總結上面三點,我們對於樞紐的選擇,應該著重思考:「我可從中學到什麼、我能做出什麼貢獻」,盡可能加入強而有力的群體,才有機會與優秀的人合作同時良性競爭。

多數人應該都蠻擅長辨識樞紐的好壞,然而最難的其實是處在不好的樞紐,卻不知道自己該不該走、或是捨不得離開。

《人脈變現》表示:當你開始出現「盲目從眾行為」或是「長期停滯不前」,這就是警訊了。此時若不是好好思考自己的目標、堅定志向不被大家影響,就是趕快換到一個能幫助成長的新環境。

「讓我們最沮喪的樞紐,可能正是我們抓最牢固的。」

就像有些人抱怨工作內容了無新意、公司政策導致綁手綁腳、薪水與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有志難伸…等,他們其實都已經意識到這個樞紐已不再合適了,卻不願意做出任何改變,日復一日,最終只能停留在原地、自怨自艾。

個人想法

雖然起初是因為《人脈變現》這個中文書名把我吸引進來的,但讀完後還是覺得英文書名《Superconnect(超級連結)》更能完整闡述書中的道理。

比起「人脈就是錢脈」這種膚淺又俗氣的口號,作者們更著重於人脈帶給我們無論是心靈、情感或是知識上的成長和發想,並教育大家該如何用正確心態來善用人脈網絡,進而建立一個互惠的關係。

有的人可能好奇,既然作者一再推崇弱連結的好處,是不是我們應該把重心從親友轉移到點頭之交呢?

這個問題就得回歸到強、弱連結的本質。

強連結主要意義在提供人與人之間情感和友誼的聯繫,如同家人和好友間,這份關係是最不可取代也無可或缺的。而弱連結則是偏向消息的流通,雙方可能沒什麼情感牽掛,但能透過此聯繫獲得更務實的資訊及情報。所以強連結、弱連結不但可以同時存在,我們更應該學習如何在兩者取得平衡。

另外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我最喜歡的單詞-Serendipity,翻譯為「偶然發現有趣或珍貴之物的機緣、幸運」,我個人喜歡簡稱為「意外的小確幸」。

會認識這個詞,主要是因為過去一個人自助旅行時,每趟旅程總是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可以是在寂寞時遇到一位暢所欲言、給我許多靈感和反思的中國旅遊作家,可以是在我需要幫助時,一起並肩跟奸商爭取權利的以色列旅客,也可以是想要改變大眾對伊斯蘭文化有色眼光,用他們的角度解釋當地風土民情的摩洛哥男孩,或是在西班牙超市巧遇兩個禮拜前在別的國家認識的韓國小哥。

這些小插曲,看似可有可無,對旅程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每次「意外的小確幸」無論是在心靈或知識上,皆帶給我不小的震撼,也正是這些「意外的小確幸」,讓我深深愛上自助旅遊。

而《人脈變現》中闡述弱連結的優點,似乎和Serendipity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對象可能是點頭之交,或是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卻能在偶然中帶給我們大量靈感和啟發。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

《黑天鵝效應》作者 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你要盡可能增加身邊出現意外驚喜的機會。(Maximize the serendipity around you.)」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若對《人脈變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HyRead試讀唷!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親朋好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