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真正稱得上偉大的企業,必須擁有一條能夠歷久不衰的護城河。而投資人的選股優勢,關鍵全取決於這條河的寬度與深度。
《護城河投資優勢》作者 派特.多爾西(Pat Dorsey)
讀這本書的動機
股神巴菲特曾在其紀錄片提到他選股時,非常在乎一間公司的護城河是否夠寬廣。如果夠寬廣,即使管理團隊無所事事,公司仍有持續賺錢的實力。
如果想要研究「護城河」理論,老師們和網路上一致推薦《護城河投資優勢》。
查了才知道,這本書不但出自於Morningstar負責股票分析的主管,更在全球被認為是進一步探討巴菲特「護城河」理論的最佳代表書籍之一。
既然這本書來頭不小,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護城河投資優勢》介紹

作者派特.多爾西透過檢視結構型競爭優勢,來判斷公司能否作為長期優質企業,更告訴大家應從何辨識假的護城河、如何避開那些禁不起時間考驗的企業。此書被譽為第一本詳解巴菲特「護城河」理論的著作。
推薦:★★★★★(滿分五顆星)
適合:想認識「護城河」理論、擁有一套判斷長期績優股的挑選準則、或以價值投資為目標的投資者、投資新手
作者介紹
派特.多爾西(Pat Dorsey),原為Morningstar(晨星公司)股票研究部門主管,對於晨星股票評等系統與晨星經濟護城河評等系統的發展貢獻良多。現今創立自己的Dorsey Asset Management,若想看其公開持股可點擊此處。另著有暢銷書《股市真規則:晉升專業投資人的五項金律》。
經濟護城河(Economic moat)
什麼是「經濟護城河」?
先來談談一般大眾認知的護城河。中古世紀時期,為了躲避敵人攻打,君主們多會在城堡周圍建立一圈壕溝或渠道。有了護城河的保護,即能有效增加敵人快速攻陷城堡的難度。
同樣道理,對股神巴菲特而言,企業如同城堡,代表著公司現在的獲利及營運能力,而「經濟護城河」正是保障企業、防範同業競爭的持續性優勢。
護城河的重要性
擁有寬廣護城河的企業,同業競爭者不但難以複製,公司營運也更具韌性,較容易從暫時的困境復原到原先水準。
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KO)撤掉原先經典口味,推出新口味「新可樂(New Coke)」,不過新口味上市後馬上招來全球大眾抗議,銷量更是一落千丈。然而在可口可樂公司讓經典口味回歸,其銷量很快又恢復到原先水準。
同樣的經營失誤,別的企業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但可口可樂公司得以再次存活的最大理由,正是因為擁有夠寬廣的護城河保護著它。
護城河假象
了解護城河的重要性後,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迷思容易造成我們誤判,以為這就是護城河呢?
優異的產品
若競爭對手也有能力推出類似產品,這樣的產品就無法擁有長時間的競爭優勢。像是當年熱賣的葡式蛋塔,現在已經滿街都是。台灣的手搖飲也是相同情況,一家店創新口味,很快其他競爭者也會跟上腳步。
強勁的市佔率
市佔率高只是一時性,過去的柯達底片也市佔率最高,曾幾何時現在使用底片相機的人少之又少。曾經康師傅泡麵席捲全中國,但現在已逐漸被外送平台取代。骨科醫療器材雖然市佔率不高,卻難以被任意取代。
優異的執行
除非企業能設計出一套不容易被對手複製的獨家生產程序,否則算不上是持續性競爭優勢。
傑出的執行長
雖然是新聞媒體最愛放大的素材之一,但事實上一個龐大的企業,光靠一人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尤其是經營者來來去去,我們往往是到了事後才知道哪一個執行長績效好。
看完上面的護城河迷思,接下來就要來談談真正的經濟護城河有哪些?
以下將護城河分為五大項:無形資產、高轉換成本、網絡效應、成本優勢、規模優勢。
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又分為三部分:品牌、專利、特許執照。
品牌
💡思考:這個品牌是否能促使消費者願意支付高價、或提升品牌忠誠度?
蒂芬妮珠寶(#TIF)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樣克拉數,蒂芬尼的鑽戒絕對比外面銀樓貴上許多,但消費者仍然願意買單。
這裡要注意,並不是著名品牌就擁有護城河。以DVD機為例,即便Sony品牌響亮,如果Panisonic更便宜、更多功能,消費者仍很大機率會跳槽。如此看來,Sony便沒有定價能力,沒有護城河。

專利
💡思考:企業永遠廣泛專利並有持續推陳出新的能力嗎?
專利雖然能保障一定時間的銷售權,但缺點是有期限性。公司要有源源不絕的專利來源,才擁有此護城河。
此項代表例子:藥廠、3M公司。
特許執照
💡思考:營業特許執照是否有限制、且能轉化成資本報酬?
如果此業務之營運,須主管機構認可(特許執照),且產品定價不受控制,才算擁有護城河。例如:Moody’s信用評等(#MCO)、垃圾處理產業(#WM)。
此護城河要長久的關鍵在於主管機關限制競爭,不願意發放新執照給新的公司。
高轉換成本
💡思考:跳槽時是否需要花費大量成本?
高轉換成本即是「黏著資產(Sticky assets)」:客戶跳槽到另一間公司所需的時間、手續、習慣性、違約金等成本大過於利益,客戶就不會選擇轉換,同時有助於公司索取更高價位、提升資本報酬。
像是銀行因為自動扣款或約定帳戶都要重新辦,使多數人不願意隨便跳槽。而會計軟體#INTU、多媒體軟體#ADBE、實驗器材等,也因為轉換成本高,使其擁有堅固的護城河。
而很明顯的,零售業、餐飲業皆不具有此護城河。

網絡效應
💡思考:產品/服務的價值是否隨著使用人數增加而提升?
當產品使用人數越多,會吸引更多人使用該產品,便可以建造一個良性循環,形成一個競爭對手無法超越的模式。
舉例:信用卡公司Visa(#V)、Mastercard(#MA)積極拓展可使用的店家,擴大消費者使用範圍、增加方便性,吸引更多人辦卡。
同理,社群軟體Instagram及臉書(#FB)也是因為越多人使用,一個拉一個,產品價值逐步升高。
成本優勢
💡思考:公司是否能用更低價格採購或生產商品,增加利潤?
成本優勢的來源可分為三種
- 較便宜的生產程序:新市場、獨立生產線、新的營運模式(但較難長期存在,因同業容易模仿)
- 較佳的地理位置:較耐久且不易複製(例:垃圾處理業與消費者的距離越近,運輸成本越低)
- 特有資產:較耐久且不易複製,局限於擁有世界級獨特資產的商品生產者(例:天然氣)
規模優勢
💡思考:公司與同業相比,其規模是否夠龐大?
規模經濟最重要關鍵,是要與同業比較相對規模,而非單看該公司的絕對規模。以飛機製造商波音(#BA)和空中巴士為例,兩者皆為該產業的龍頭,雖然絕對規模夠大,但因雙方幾乎勢均力敵,故沒有相對規模的優勢。
而規模經濟的優勢可分為三種:經銷、製造、利基市場
經銷
擁有龐大的經銷網絡,即便收取的費用較低廉,其事業仍可保有不錯的獲利。
例:好市多(#COST)、全球最大的飲料供應商可口可樂(#KO)、最大的零食供應商百事可樂(#PEP)、最大的酒類供應商帝亞吉歐(#DEO,Johnny walker、Bailey’s的母牌)等。

製造
當工廠產能越接近100%,獲利程度越好,工廠規模越大,每件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租金、水電費)越少,同時越能夠專精於特定產品。
例:美國市值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XOM,因銷貨數量夠大,每件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越低。
利基市場
如同「小池塘大魚」,即便規模不大,但在特定市場中擁有顯著的相對規模。
例如鐵路、機場,因為市場規模很有限,很少業者願意去競爭。
選股SOP
接下來《護城河投資優勢》提供一套SOP來判斷該企業是否有長期競爭優勢。

第一步驟:企業過去是否有創造可靠的資本報酬?
- 白話文:先確定公司過去十年是否有賺錢?
- 參考工具:Morningstar過去十年的財務資料
第二步驟:分析企業過去如何抵抗競爭者,創造超額報酬經濟?
- 白話文:公司是否有一項或多項競爭優勢?
- 參考工具:透過前面教的五種護城河來篩選
第三步驟:評估此競爭優勢能持續多久?
- 白話文:此護城河夠不夠堅固?
- 參考工具:認識該企業營運模式,人腦判斷
透過這三個步驟,企業將可以分為三種:無護城河、有狹窄護城河、和寬廣護城河。而我們的目標主要是投資擁有「寬廣的護城河」。
護城河崩解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護城河已有一定的認識,不過最後還是得提醒大家,現在擁有堅固的護城河並不代表一勞永逸,仍然還是有四個風險導致護城河崩解,前功盡棄。
科技日新月異
像是過去曾紅極一時的黑莓機、柯達底片,或是長途電話、報紙等產業,隨著科技進步,當市場出現更好、更便宜的產品,其競爭優勢容易迅速喪失。尤其是科技、醫療產業風險更大。
產業結構變動
- 廉價勞工引入
廉價勞工節省的成本,有時足以抵銷昂貴的運輸成本,使原享有地區性競爭優勢的護城河不復存在。
- 整合型產業興起
大型零售百貨像是目標百貨(#TGT)、Walmart(#WMT)的出現,導致小型零售店被取代,美國最大居家建材公司家得寶(#HD)取代了小型五金行。

同業惡意競爭
競爭對手故意壓低價錢,導致其他同業不得不跟進,導致整個產業惡性競爭。
大家最有感的例子,應該是幾年前台灣其中一家電信業者手機網路費率調降,迫使同業只好削價競爭,最後陷入惡性競爭、消費者得利的困境。
自殘式企業成長
企業願意投資在研發部門雖是件好事,但若大量投資於自身缺乏競爭優勢的領域,可能減損既有的護城河。1990年代微軟(#MSFT)曾浪費30億以上的資金,拓展缺乏競爭力的新業務,好在其資本夠雄厚、夠有本錢,但同樣的情況其它企業可能從此一蹶不振。
心得
如果使用過Morningstar的人都會曉得,在多數股票的頁面上會提供其晨星自有股票分析團隊的見解,標題有時便會提到"Wide-Moat"、"Narrow-Moat"等敘述。而《護城河投資優勢》的作者畢竟是Morningstar股票分析的主管,比起傳承巴菲特的理論,更像是概述Morningstar是如何評估一檔股票的護城河,協助投資人找出長期持有具備寬廣經濟護城河的企業,建立理性的投資組合。(畢竟巴菲特本人從沒有對外討論過他的護城河標準有哪些)
雖然之前也上過一系列的價值投資課程,但《護城河投資優勢》利用多間公司活生生的例子,將抽象的經爭優勢轉化成更好懂的文字。十分推薦給有興趣的投資初學者唷~
最後書中也有提到,不論企業的護城河再寬,股票買貴了就是糟糕的投資。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應該在何時買股、何時賣股,《護城河投資優勢》也有很詳細的介紹給大家參考唷~
美股分析系列文章
- 【美股】2020年全球前十大賺錢的藥廠排名及介紹
- 【美股】REGENERON再生元藥廠:治癒川普新冠肺炎的潛力股(#REGN)
- 【美股】AMGEN:晉升道瓊成分股、生技藥廠的創新領導者(#AMGN)
- 【美股】HORMEL:股息成長55年、全球百年肉品加工業(#HRL)
- 《護城河投資優勢》五個指標,跟著股神巴菲特選股
投資理財延伸閱讀
-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五個面向,打造有錢人的腦袋
- 《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提早退休不是夢:席捲全球的理財運動
-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一本顛覆你對金錢認知的好書
- 《漫步華爾街的十條投資金律》一本書掌握投資前最重要的事
- 錢要花在刀口上!買這七種產品,反而替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若對《護城河投資優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博客來試讀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