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要有效地傳達彼此的愛,必須願意學習另一半主要愛的語言。
美國著名婚姻治療師 蓋瑞.巧門(Gary Chapman)
讀這本書的動機
「什麼?!原來愛情有語言之分?」
這是我兩個月前首次接觸到這套理論的第一反應。過去總覺得只要我真心對他好,全心全意投入這段感情,並願意為對方做出一定的犧牲,他應該會感受到我的愛吧!
然而,去年底有機會上了一堂愛情小課程,介紹了各種長久經營愛情的方法,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觀念是:「每個人感受到愛的方式不同」。而《愛之語》正是老師推薦每個人必讀的感情書單之一。
《愛之語》

有過自己明明做出很多犧牲、付出了很多,對方卻完全感受不到的經驗嗎?這就是因為兩人表達和接收愛的方式不同,導致雙方感覺上的差距,而長期錯頻的狀況很有可能成為最終愛情破裂的導火線。
如果我們能先了解彼此的需求,就能避免很多自以為「投其所好」的行為,對於經營雙方的關係也更有方向。而《愛之語》正是這些困擾的解答。
推薦度:★★★★★(滿分五顆星)
適合:兩性、家庭或是親友間關係惡化卻不得解、明明盡心盡力,對方卻感受不到、不清楚該如何有效傳達情感的人
作者介紹
蓋瑞.巧門(Gary Chapman)為美國著名婚姻治療師、暢銷書作家、牧師及電台脫口秀主持人。
三十多年諮商婚姻的經驗,發現許多衝突皆來自於雙方用自己習慣、卻不一定是對方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愛,導致彼此「愛的需求」未被滿足。因此促成本書《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的誕生,其理論也廣被各大婚姻諮詢專家使用。
另著有暢銷書《兒童愛之語》、《單身愛之語》系列。
愛之箱
作者主張每個人都有一個「愛之箱」,像小豬撲滿一樣可以儲蓄,也可能會用光。當愛之箱滿滿的,我們會有幸福、被愛的感覺;空了就會覺得空虛、不被重視。
不只是成人,孩子也有這個箱子,滿了有助於正常生長;空了則可能導致問題行為出現。
與小豬撲滿不同的是,我們得透過別人填滿愛之箱,無法自己來。而快速充值的方法:學會對方愛的語言,並投其所好。
愛的語言
根據作者多年的婚姻諮詢的經驗,發現人類有五種接收愛的方式,並稱之為「愛的語言(Love Language)」。然而因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經驗不同,只會對特定幾種方式有感,這就是主要的語言。
五種語言分別為:
- 肯定的文字
- 精心的時刻
- 接受禮物
- 服務的行動
- 身體的接觸
在我們繼續往下前,建議大家可以先測測看你的主要語言是什麼,對自已的認識和之後的介紹會更有幫助。
👉免費愛之語線上測驗👈
現在就來認識這些語言吧!
肯定的文字 (Words of Affirmation)
文字不只是溝通工具,肯定的言語包含:口頭讚揚、欣賞式話語、鼓勵更是一種愛的表現。連著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也說:「一句稱讚的話,可以讓我活兩個月」。
想要把這個語言做好,關鍵在於聲調和語氣。想像一下,如果你用尖銳、不耐煩的口吻讚美別人,對方肯定會以為你是在酸言酸語。
更高段、更進階的手法,就是在對方不在場時,跟他的親友誇獎他的好。千萬不要以為他本人聽不到就不重要。
精心的時刻 (Quality Time)
精心時刻不是兩人在同一空間就算,重點在於給予某人不分散的注意力。如果邊划手機邊約會,對方肯定感覺不到愛,問題出在你的注意力都在手機上。
這個語言的秘訣:注視對方、交談、感受對方情緒和肢體語言。如果覺得很抽象,去看看熱戀中的情侶,每個眼睛閃著光芒,恨不得把對方一舉一動都烙在腦海中的模樣,你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接受禮物 (Receiving Gifts)
禮物是愛的視覺象徵,也是最容易學的語言。這裡的禮物並不一定要很昂貴,關鍵在於正中對方的需要。如果對方喜歡美食,可以買塊小蛋糕,或是帶她去間餐廳。
較節省的人可能會覺得買禮物傷財,作者建議可以將這個行為當成是一種投資,投資在兩人的關係和安全感,如同金錢複利般,長久下來感情絕對會昇華到另一個境界。
服務的行動 (Acts of Service)
顧名思義,就是透過為對方服務,間接表達你對他的愛。
相信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畢竟多數華人家庭表達愛的方式較隱晦,父母常默默地為小孩做很多事來表達對我們的關心。
然而這個語言的關鍵在於做對方覺得重要的事。想想看為何有時候爸媽會心寒自己付出了這麼多,我們卻不一定有察覺到,問題就出在這個環節。(但不管你有沒有接收到他們的愛,大家還是要好好的對待父母阿👪~)

身體的接觸 (Physical Touch)
身體接觸包含牽手、擁抱、親吻和性愛。很多人以為一定要充滿激情才是愛,其實一個小小的摸頭或拍肩,都有可能讓對方覺得被愛。
事實上,肢體接觸中帶的情感才是這個語言的重點。作者指出:「在婚姻中,與性有關的問題,多半和技巧的關係不大,而是跟滿足情緒的需要大有關係。」
另外有聽過一個說法:「通到一個人內心的路,是經由他的胃」嗎?的確有些人較特殊,收買他的胃就能收買這個人。如果遇到這樣的人,恭喜你,這種人切入的方式應該相對簡單又好下手吧!

個人心得
認識這套理論後迫不及待去測測看我的語言是什麼:文字、時刻及行動三個都很高,禮物和接觸皆非常低。不誇張地說,知道結果後,許多過去遇到的問題都瞬間有合理的解答了,無論是愛情、人際關係,或是家庭關係。
先說說學生時代曾遇過一些人會做令我不解的事,像是半夜出現在樓下捧著一盤自己切好的水果、驚喜現身於我和好友的聚會、不容你拒絕的送禮物等。雖然有些女生稱羨不已,說這完全符合她們夢寐以求「粉紅泡泡」的幻想。但對我來說,這不是驚喜,而是驚嚇,更造成我極大壓力。但因為別人的不理解,當時曾一度懷疑是自己慧根不夠、不解風情。然而現在了解到因為主要語言的差異,導致每個人對接收到禮物和驚喜的解讀完全不同。
家庭關係也同理。
回想小時候,那時家人們各自都在異地工作或讀書,再加上國高中時期我都在補習和考試,即便是國定假期全家人也很難有機會聚在一起好好吃頓飯,更別說來趟家庭旅遊。雖然知道父母為小孩們犧牲了很多自由,但因為彼此沒什麼情感上的交流,總覺得自己和家庭的連結十分薄弱。
然而近幾年,隨著生活穩定和心境的轉變,大家開始願意挪出時間聚在一起,從一開始彼此都很生疏、常有摩擦,到現在話題不間斷、欲罷不能,甚至全家終於成功地去葡萄牙旅遊。這一切的改變不只是肉眼可見,無形中我跟家人們的感情也越來越堅固 — 因為我們用「精心的時刻」填滿了彼此的愛之箱。

推薦《愛之語》給每一個人,無關乎你現在有無另一半,只要是人類,這輩子肯定會有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父母也好,小孩或親朋好友也好。認識這五個語言,了解彼此主要的愛之語,絕對有助於清楚釐清對方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投其所好、減少摸索時間,更大幅度降低把「甜蜜的負擔」強加在別人身上的機會。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若對《愛之語:兩性溝通的雙贏策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博客來試讀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