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學習三階段:一個關鍵問句,從「指責他人」進階到「自我反思」

by Vanessa
人生學習三階段:一個關鍵問句,從「指責他人」進階到「自我反思」

如果你希望周遭環境改變,答案或許是從「改變自己」開始。

美國牧師、作家 諾曼.文森特.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

分享動機

不曉得大家身邊是否有這種人,明明年紀也不小,碰到問題時,不僅怨天尤人、無法好好利用多年的經驗來成功解決難題,同樣的錯誤還會一再地犯?

然而有些人的年資與經歷雖不如別人,面對危機時卻能冷靜理性思考,問題也能快速迎面而解。雖然可以很明顯感覺到兩種類型的差異,但始終無法具體形容出之間存在什麼關鍵因素。

而這次想跟大家分享我很喜歡的知識型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第130集:「為什麼有人會進步,有人永遠原地踏步?」,其中主持人Joe(張國洋)對於人生學習的見解,正好是目前我覺得最貼切的解答之一,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參考看看囉~

人生學習三階段

如同小孩子的成長過程,Joe認為人生學習大致可以根據心態層面,循序漸進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

👶階段一:遇到新事情,覺得莫名其妙

就像剛學會走路的小孩一樣,撞到桌子的第一反應常是: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個階段通常只會單純疑惑、納悶,尚未具備尋找因果關係和理解的能力


👧階段二:往外指責,都是別人的錯

若此時父母為了安慰小孩,告訴他是桌子壞壞、桌子該打打,久而久之,小孩的心態就進入第二階段,開始怪罪桌子,認為是這些障礙物害自己跌倒。

此階段的特點是遇到挫折時,選擇將錯誤怪到身邊的人事物


👩‍🦰階段三:往內探究,思考我能做些什麼改變

隨著年齡增長,小孩開始發現,雖然桌子確實擋在路中間,但桌子並不會沒事來撞我,反而是自己去撞它。有了這個層面的理解,小孩逐漸學會思考,自己會跌倒可能是因為走得不夠穩、走路不看路?下次該怎麼避免?

到了階段三,開始具備反思的能力,思考每次挫折發生的可能原因,以及未來該如何降低再次發生的機率

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延伸至職場、情場

同理,職場和情場也存在著相同的三階段理論。

工作被主管罵,一開始覺得委屈卻又不知道為何被這樣對待(階段一),久了開始覺得是主管雞蛋挑骨頭、刻意刁難、故意找碴(階段二),然而隨著經驗累積,逐漸發覺自己的確某些能力仍不足,並非完全沒有錯,進而反省下次能怎麼改進(階段三)。

情侶間吵架也常會遇到類似情況,當意見不合時就跟身邊好友抱怨「愛情好難懂」、「為什麼他要甩了我」正是階段一的表現。問題若未解決,久了就常會掉入階段二的思維:「為什麼這些男生這麼渣」、「這些女生怎麼都是綠茶X」,全盤認定是對方的錯。不過一旦心態夠成熟、理性,就有機會進入第三階段,像是冷靜思考彼此爭吵的根本原因,並嘗試解決。

工作不順利與伴侶吵架
階段一被主管罵卻不知道原因愛情好難懂、為何我被甩了
階段二認為主管刻意刁難認為對方是渣男、綠茶婊
階段三反思自己哪方面能力尚不足冷靜找出根本原因並嘗試解決
職場和情場也存在著相同的三階段理論

如何成功邁入階段三?

透過上述幾個例子,相信大家都大概能理解三個階段的差異,其中階段三又和其他有著巨大的心態上落差。

對Joe而言,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成長,關鍵就在是否學會思考:在這個挫折中,我可以做些什麼?

唯有靠自己的力量走到階段三,理解到能從挫折中學習,知道自己即便在這個處境仍有機會扭轉局勢。有了這份認知,才有機會大幅度的成長!

大家不妨觀察看看周遭,那些能夠成功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人,是不是皆是如此?

最後對於尚未進入階段三的人,Joe認為我們應先從培養自我覺察的能力開始做起,這邊就提供幾個關鍵秘訣,有助於我們轉換心態,朝階段三更邁進一步。

  • 不要將問題推卸給別人,或歸給運氣不好
  • 少思考對與錯(有時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不同時間要做出順應環境的決定)
  • 持續問自己問題(事前:該怎麼做能避免問題發生/事後:檢討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

個人心得

自從有了人生學習三階段這個認知後,再回想過去面對挫折時的反應,不禁讚嘆Joe老師真的把整段心態轉變具體描述得十分到位!

還記得大學時期參加活動、初次擔任管理者的角色,因當時無論是領導經驗和管理能力都尚未具備,籌備時面對活動出包、部分組員效率不佳、團隊上溝通不良…等狀況,第一反應正是:「現在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出這麼大的問題?這個工作好難、人生好難…😫😫」,完完全全貼中階段一的心態:只會單純疑惑、納悶,無法理解為何這些問題會發生。

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流逝,再加上部分活動尚未步入軌道,眼看活動就快要開始了,多重壓力下逐漸演變到階段二:「心裡開始埋怨,為何其他人不能多花點心思、到底有沒有危機意識,還是他們只是想擺爛?🙄🙄」,也因為這個消極心態,使我逐漸對活動失去原有的熱忱,開始沒了繼續奮戰的動力。

直到某天無意間翻到籌辦活動前期寫下的自我期許紙條,讓我驚覺自己過去是如何投入、如何沉浸在這段時光,而現在面對挫折時卻想著有多厭惡、嘗試逃避。有了這份認知,一念之間,決定將成見、偏見先拋到一邊,開始反思事情為何會走到這一步,我在管理上有哪些疏失?未給予組員明確目標導致雙方對同一件事的認知差異?未充分擔任團隊中的溝通橋樑,使得組與組之間資訊不對等?活動的呈現方式雖與我預期有出入,但有沒有機會是個新突破?…

順著這個思維,我的思考重心逐漸從找出「誰」做事不符合期望,轉變成找到是「什麼問題」導致結果不如預期、有什麼方式可以改善,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活動也如期順利舉行,一同留下美好的回憶。

雖然不敢說自己已完全達到階段三的境界,但我知道,若想要人生的視野更廣、不想在原地踏步,培養自我覺察及反思的能力絕對是不二法門,而我也正在這條成長道路上,努力學習、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大人學相關文章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您可能會有興趣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