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原力》講座心得:兩個小時,讓我找到人生模範

by Vanessa
《內在原力》講座心得:兩個小時,讓我找到人生模範

內在原力:一種影響力,透過有形(文字、肢體溝通)或無形(同理心、慈悲心)的方式來引發他人動機,進而幫助我們一同完成某些事情。

《內在原力》作者 愛瑞克

分享動機

今年初看完暢銷書《內在原力》,書中主要歸納出九種人生設定,只要我們願意調整心態,便能啟動「內在原力」,激發出自身潛能,更吸引整個周遭的人事物,甚至是整個宇宙來幫助你完成某件事。

經歷了這一個多月實際應用,發現心態改變後,生活真的也大幅度轉變許多!正巧上個月看到《內在原力》將於台北金石堂舉辦限量講座,立刻手刀報名。

今天的講座算是將書中部分重點再次強化,我這裡也將擷取三個令我印象深刻、發人深省的講座內容,來和大家分享~

三種工作

《內在原力》書中提到,均衡的人生工作組合應同時具備以下三種:

  • 第一種:有金錢收入的工作(經濟來源)
  • 第二種:無償工作(不收取酬勞,奉獻時間、金錢、技能來解決他人問題)
  • 第三種:自我實現工作(實現他人願望,同時也實現自己的夢想)

結合以上三種工作所構成的工作組合,才能夠在金錢、樂趣、自我實現三方面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同時也可以分散自己在單一工作上的得失心。

不過愛瑞克更表示,雖然這三種工作皆能帶來快樂和成就感,但放大來看,無償工作通常是以幫助他人為出發點,因此產生的快樂指數是有償工作的三倍

至於,自我實現工作則能產生九倍快樂!這是因為此工作不只是幫助別人,更能同時間實現自己過去沒有機會完成的夢想,九倍快樂也正是兩種成就同時達成的加成反應。

愛瑞克舉例,若問他上一份工作的內容是什麼?他不一定記得,因為做太多事了。

但至今他仍記得2001年為公益重下的那棵樹,因為那是無償工作,那是更多倍的快樂,因此歷歷在目。

所以,如果覺得自己平時工作都很順利,卻始終覺得人生不快樂,或許是時候給自己投入另外兩種工作的機會?

種下一棵樹苗,不只是一個公益行為,更能帶給自己難以忘懷的快樂和成就感
種下一棵樹苗,不只是一個公益行為,更能帶給自己難以忘懷的快樂和成就感

比起有償工作,更多人是因為其他工作而廣為人知

延續前面的主題,愛瑞克詢問大家是否有想過:

台北東區的W Hotel固然有名,但我們說得出董事長是誰嗎?

相反的,有時候,比起有償工作,社會上有更多人是因為他們無償的付出,進而創造出知名度。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其醫術好不好,我們都不清楚(畢竟不是他的病患),但正因為楊斯棓醫師長年無償推廣閱讀的行為,使他能在眾多作家中脫穎而出。

同理,陳樹菊阿姨之所以受到眾人敬佩,並非源自於她菜販的身分,而是因為其多年來默默行善的舉動,感動大家。

這幾個例子,愛瑞克想表示的是:如果你的工作正是你的興趣,那恭喜你!

然而多數人並非如此。

此時愛瑞克的建議:若想為自己留下人生代表作之一,除了追求一般人馬上聯想到的公司頭銜、地位、薪水外,努力多為社會無償工作,或是完成自我實現工作,不妨也是個好選擇。

如果我是嚴長壽?

「當我答應要去台南下營,和阿公阿嬤演講時,其實我根本不會台語演講,這輩子從沒有台語演講過,這是第一次。但我不會等我有能力台語演講時,才去做。」

這段話也帶出貫徹《內在原力》核心主軸:「以終為始」觀念。

當愛瑞克接到下營阿嬤的台語演講邀約時,第一時間並不像一般人一樣,糾結著自己台語不流利的問題,而是理性地在腦中依序思考這幾個問題:

  • Be: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想成為嚴長壽(一位公益慈善家)
  • Do:如果嚴長壽接到此邀約,他會怎麼做?→嚴長壽肯定會義不容辭答應
  • Have:答應後,我需要擁有什麼技能?→開始有目標地練習台語演講

而上述這個流程:【Be心態→Do行為→Have擁有】,正是「以始為終」的精髓!

與多數人先思考自己是否有此能力(Have),「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向完全相反,主張我們得先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思考該如何調整行為,進而擁有並達成此目標。

個人心得

首先我得說,這一次的演講、看到活生生的愛瑞克本人,帶給我的衝擊遠遠大於《內在原力》書中傳遞的知識。

短短兩個半小時的演講,愛瑞克講述的每個故事、提出的每個觀點,雖然各個淺白易懂,字字句句卻透漏著其利他共贏、冷靜看待這世界的精神。

這世界上優秀的作家比比皆是,成功的人士也不在少數,然而能寫出一本觀念新穎的書,並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的人卻寥寥無幾,但我敢肯定,愛瑞克正是將書中每個觀點皆貫徹始終的代表之一。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能參與到這場活動,不僅給了不少啟發,也讓我現在面對【Be→Do→Have】的問題時,能更堅定地思考:如果我是愛瑞克,我該怎麼做?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您可能會有興趣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