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動機
「愛情居然不該是追求來的?」
「感覺對了,不代表他/她真的就適合我?」
「新鮮感沒了,絕不是時間問題,更不是每對伴侶必經之路!」
若對上面三個問題很驚訝,那你就來對地方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前陣子參加一場熱門愛情課—尋找完美伴侶的系統化做法。
這是一堂由專業商業顧問所開的課,用市場學的角度,理性分析在茫茫人海中該如何找到「完美」伴侶。
雖然才三個多小時的課程,卻內容充實、收穫滿滿,顛覆不少想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課程介紹(節錄自大人學官網)
面對茫茫人海,必須有效率的搜尋、篩選、試探、與確認,這些步驟將決定我們是找到合宜的對象。 不然,很容易會是辛苦追到了對方,卻發現兩人大不相同。 這狀況其實是非常非常慘的。 因為面對一個愛上了卻不合宜的對象,要放下很痛苦,要繼續卻又困難。
推薦度:★★★★★(滿分五顆星)
適合:正在探索自己長期人生伴侶、處在一段關係中,但對長期走向覺得疑惑、每次交往都以失敗收場的人
講師介紹
Joe(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也是知識型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主持人之一。本職是商業顧問,擅長透過宏觀的視野分析戀愛的局勢。著有給男性看的《為何會拿好人卡?》及給女性看的《愛情市場學》。
👉延伸閱讀:《愛情市場學》與其等待愛情,妳更應該這樣做👈
尋找完美伴侶的系統化做法
這堂課的名稱雖相當直白、毫不隱晦,但也直接了當點出大家心中最困擾的問題—該如何尋找完美伴侶?
這裡Joe將這句話拆成三部分:尋找、完美、伴侶,並分開來細講每一部分的重點和執行面。
完美
完美的定義是什麼?怎樣的人算是完美呢?
Joe認為這世界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只有「適合你」的人。
選錯人跡象
如何判定自己選錯人了?
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在扮演對方喜歡的樣貌、不敢表露自己真實情緒,兩人逐漸失去新鮮感、無話可說,即是選錯人的徵兆。
💎關鍵重點:當在這段關係中無法誠實地做自己,此段關係也難以走長久。
一見鍾情的隱憂
「一見鍾情」、「感覺對了」雖然聽起來很浪漫,但Joe卻發現此類型交往路徑常是:
感覺對了→交往看看→認識彼此→不滿對方的缺點→嘗試改變對方→丟掉、下一個會更好
這其中的問題在於,兩人交往的基礎建立於初次印象,然而等到交往、認識彼此後,才發現對方的缺點並企圖改變、要求對方配合,想當然多數都失敗收場,最後走上分手之路。
對Joe而言,初次印象只適合拿來刪掉不佳選項(一見面就知道不行的人),無法立刻決定誰是最佳人選、誰適合長久交往。
💎 關鍵重點:感覺固然重要,但不應該放在第一篩選器。
「完美」伴侶
既然不建議只靠感覺,那該怎麼找到一位你可以誠實做自己的對象呢?Joe認為,關鍵在於高相似度!
當兩人擁有高相似度不僅能輕易創造共同回憶、互相陪伴,更可減少許多價值觀上的無解爭執。
- 生活習慣相近→你們追求同樣的lifestyle
- 價值觀相同→碰到抉擇,你們的選擇相似
- 沒有你完全不能忍受的缺點→避開你的死穴
話又說回來,除了高相似度外,先前提到的感覺、或是其他篩選標準(身高、家世、學歷、財富等)仍然可以列入考量唷!(只是Joe認為先後順序應對調)
💎 最後對於完美這部分的總結:沒有人是完美的,沒有人能達成你開出的所有全部條件,但我們可以學會取捨,哪些是可放棄,哪些是我們堅持的,進而找到適合我們的人!
尋找
知道「完美」對象的特質後,該如何找出他/她又是一大難題。而Joe認為與其等待、追求、瘋狂聯誼等方式,我們更應該用吸引的方式!
為何愛情不應該用追求的?好奇的人可以參考以下延伸閱讀,這裡就不細講唷~
👉延伸閱讀:TED為什麼我們不該「追求」愛情?一場由商業顧問精闢分析的愛情觀👈
吸引力八元素
人的魅力大致可分為這八大項,其中又根據是否容易被外人一眼辨識,分為外顯和內隱。
- 外顯性魅力:名聲、地位、財富、外表
- 內隱性魅力:視野、知識、技能、趣味
顧名思義,外顯性魅力通常是大家第一個被注意到的地方,內隱性魅力則需透過雙方認識才會發現。
然而對於不少曖曖內含光、飽讀詩書的人,因總是不斷地充實內隱性魅力,卻沒學習如何行銷自己,導致沒人知道他有這些能力、有如此不一樣的一面。
這樣該如何吸引到跟你高相似度的人呀?
凸顯內隱
建議每個人無論是否有尋找伴侶的需求,皆應盡可能讓外界多知道你的興趣,如此一來才能吸引到同好。而常見方法如下:
- 告訴大家你對什麼有興趣(爬山、烹飪、閱讀…)
- 展現出你擅長的事(秀出健身狀態、請大家吃你烤的餅乾…)
- 透過部落格、Instagram、臉書,讓同好找到你
- 建立社交平台的正確印象(注意自己發文的內容帶給大眾什麼感覺)
💎 不過這裡也要強調,外顯和內隱性兩個都很重要,最好兩者都要一起提升。千萬不要有「提升外顯性就是膚淺」這類的想法!
「沒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看到你閃光的心。」
畢竟人很現實,第一印象通常掌握著兩人是否有機會交流的入場券啊!
伴侶
這部分老師在此次課堂上著墨較少,因為兩人世界太複雜了,詳細內容將留到戀愛大人學這堂課再教。
不過還是有以下幾點要大家注意的:
- 加分取代扣分(不要覺得對方的優點理所當然,應幫他在心中加分)
- 學習成熟,培養包容心(很難找到完美的那個人,但可以思考哪些條件才是真正需要)
- 回顧自身無意識的行為(抱怨對方前,思考自己是否曾做過什麼事而扼殺了某件事的可能性)
個人心得
由於這是我第一次跟大家分享課程內容,就來說說這堂課帶給我什麼意想不到的幫助吧!
首先我得承認,雖然讀過Joe所著的《愛情市場學》(非常推薦女生閱讀!),內容我都非常認同,但上課前總覺得由一位商業顧問出生的男生來教我愛情,好像哪裡怪怪的。
不得不說,Joe真的將「尋找完美伴侶」這個主題講的非常透徹,但又不至於讓你聽完不敢跟別人交往(要知道很多長輩傳授完自身經驗後,只會讓你想死了結婚的念頭啊~)。
再來我絕對不是因為衝動而推薦這堂課的!老實說去年十月就上完課,但當時的想法仍處在震驚、難以消化的階段,雖然覺得課程中很多觀念的確很有道理,但就僅此而已,完全沒有實際執行的動力。
直到十二月覺得自己這樣不行,正巧自己有個短假期,決定鼓起勇氣和大家分享假期每天的生活(不要懷疑,我已經兩年多沒用社群軟體,發動態真的需要有點勇氣阿!)。然而這一試,立刻吸引到不少多年未聯絡的老朋友們,瞬間訊息量爆增!撇除一些簡單問候外,其中居然引出不少深度或有價值的對話。
一個瞬間,發現這不就是Joe所說的「凸顯內隱」嗎?
和大家分享你的興趣、喜好和部分生活,勇敢踏出舒適圈去參與你有興趣的活動,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到同好、你的族人!發張我參加大人學讀友聚的照片,能釣出同樣愛聽Podcast的同學,一起互相推薦優質頻道;去場交響音樂會,能遇到工作上沒什麼交集的同事,知道身邊還是有人很有藝術氣息的(?)
現在這個社會已不再像過去一樣期望大家曖曖內含光,反而更希望每個人能懂得展現自己。身為內向人,曾經很反感這些行為,總覺得把自己的生活攤在陽光下好奇怪。但經過最近這幾個月的練習和自身驗證,發現這個舉動不但沒有隱私被侵犯的感覺,反而帶給我很多意外的收穫、找到更多同好,更成為了和老朋友重新建立連結的好開頭。
說來好笑,一堂愛情課,讓我收穫最多卻不是愛情。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
- 更了解自己的需求,不再不切實際尋找「完美」伴侶
- 對自己有自信,不要以為沒人在意你發表的內容
- 了解自身的優勢,補足內隱的同時,外顯也很重要
最後還是不免俗的要推薦這堂「尋找完美伴侶的系統化做法」給有需要的人。雖然我已整理出不少重點,但內容之充實,還有不少主題(如:為何一般的聯誼活動不建議參加?聯誼時要如何幫自己加分?哪些魅力在聯誼時最好用?…)有待大家自行上課去挖掘阿~課程中更有免費的【我的市場價值】評分測試,只給參加課程的人唷~
相信你也能透過此堂課找到專屬於你的小收穫!
大人學相關文章
- 《愛情市場學》與其等待愛情,妳更應該這樣做
- 《大人學選擇》成熟大人必備的七個理性決策原則,做決定不再只憑感覺
- 錢要花在刀口上!買這七種產品,反而替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
- 四種斬斷焦慮恐慌的方法!不是你想太多,而是想太少
- 【課程心得】大人學-尋找完美伴侶的系統化做法
- TED為什麼我們不該「追求」愛情?一場由商業顧問精闢分析的愛情觀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 《愛之語》原來我們都愛錯方式了,破解五種語言並找回愛情
- 《好好拜託》求助不被拒絕?掌握關鍵三招,提高成功率
- 《人脈變現》比起家人朋友,這類人更能激盪創意和靈感
- 《安靜,就是力量》六個建議,讓內向從此成為你的優勢
- TED想擺脫句點王、不再說錯話?資深記者精選十個為談話加分的技巧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2 則留言
想要順便推薦 佛洛姆的 ,其中一段覺得很有意思「人們內心雖然深深渴望愛,但人卻把幾乎一切其他事情 – 成就、聲望、金錢、權力 – 看得比愛更重要。人們把幾乎所有精力用在學習怎樣達到這些目標,不留任何精力去學習愛的藝術。」我想這就是很多不斷跟自己對話的內向者,一開始不願意展現自己的深層原因吧XDD 這本書其他內容也超推!!
佛洛姆的《愛的藝術》嗎?馬上納入待讀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