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選擇》 成熟大人必備的七個理性決策原則,做決定不再只憑感覺

by Vanessa
《大人學選擇》 成熟大人必備的七個理性決策原則,做決定不再只憑感覺

無數次的選擇構成了人生,今天的選擇決定明天的生活!

讀這本書的動機

人生充滿著無數道選擇題,只不過對與錯,不會有老師幫忙批改,甚至有時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後,我們才能真正確定先前做出的選擇,是否能帶來正向影響。

然而,是否能有一套思考模式或準則能協助我們理性地做決策呢?

抱持著這個想法,使我找到了《大人學選擇》。

《大人學選擇》介紹

 《大人學選擇》 封面
《大人學選擇》 封面

打破社會普遍的「對與錯」、「好與壞」等二元思維,摒棄一般的主流價值觀,改以「獨立思考」為核心貫穿全書,告訴讀者在面對各種難題時,應當以獨立的思考方式與脈絡,做出屬於自己最好的選擇。

推薦度:★★★★★(滿分五顆星)

適合:想學習理性分析、較全面性思考模式、平時做選擇都憑感覺的人

作者介紹

姚師豪、張國洋,專案管理師及專業顧問。

兩人更是大人學網站的共同創辦人,並創立Podcast節目「大人的Small Talk」及Youtube大人學頻道,主題包含職涯發展、人際溝通、個人成長、商業管理及兩性關係。

做出理性選擇的七大原則

身為一個成熟的大人,做任何重大決策前,我們應善用邏輯思考,而不是憑藉感性和直覺而定。如此一來,才能有效避開衝動性思維。

至於有哪些守則可依循呢?這邊整理出七個書中所推薦的大原則供大家參考~

原則一:選擇對未來自由度最有幫助的選項

當不確定要如何選擇時,那就選擇「能讓長期發展選項增加的那條路」。

舉例來說,某個法律系學生畢業前發現自己其實對音樂有興趣,此時該毅然決然轉系嗎?

對作者而言,會建議先在法律系畢業並取得相關執照後再去轉換跑道。雖然這樣的決定較花時間,但至少未來若在音樂之路不順遂,還有個備案,不怕沒工作做。

💡此原則的關鍵在於:盡可能增加未來自由度,將人生的機會最大化。 💡

《大人學選擇》:盡可能增加未來自由度,將人生的機會最大化
《大人學選擇》:盡可能增加未來自由度,將人生的機會最大化

原則二:不因當下的情緒影響決策

大家都有過因過度情緒化而壞了事的經驗吧?這邊作者特別強調了恐懼及憤怒對選擇的影響。

與「充滿挑戰性」不一樣,恐懼和害怕感會促使我們待在舒適圈,進而錯過改變的機會。

人生最可怕的地方,並不是失去現有的,而是得不到未來更有價值的那些機會。

而憤怒,則會導致我們出現報復心態、衝動性行為,傾向選擇玉石俱焚,而非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項。

另外補充,《為什麼要睡覺》書中也建議,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容易做出後悔的決策。當長期每日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此時的大腦將無法處理複雜的工作,不僅難以周詳的思考、情緒也容易失控,進而導致錯誤決策。
👉延伸閱讀:《為什麼要睡覺》一夜好眠不求人(含精選12個睡眠終極建議)👈

拿破崙:「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原則三:預想最壞的情況,並預先做準備

如同在先前《四種斬斷焦慮恐慌的方法!不是你想太多,而是想太少》提到的,與其被動沉浸在恐慌、焦慮的漩渦中,不如事先設想情況若不如預期,最慘會到什麼程度?如果真的發生了,我能承受嗎?

認真思考後,通常會得出以下其中一種答案:

  • 結果能承受→既然能撐住,那沒什麼好怕的
  • 結果難以承受→盡可能預先做準備、做打算
  • 情況不會惡化,或很難惡化→先前的擔心都是自己嚇自己

其實多數時候,很多擔憂都能在這層機制中篩選掉,即便篩不掉的,大多也可在事前就做好萬全的準備了。

原則四:學會計算成本

計算成本時,除了有形的金錢(薪水)外,還包括時間人情機會成就感等無形成本,應一併考慮進去。像是若答應某項案子,雖可獲取大筆報酬,卻失去陪家人的時間,或四處欠別人人情,這時就值得好好考慮一下。

另外還得注意「機會成本」:選了A選項,被放棄的B選項所帶來的潛在價值。舉例來說,若擁有一個店面,選擇自己開店所得到的價值(金錢、成就感),是否比租給別人的價值(收租、沒有營運壓力)來的多,也很值得好好比較一下。

《大人學選擇》: 學會計算有形及無形成本,有助於做出更合適的決策
《大人學選擇》: 學會計算有形及無形成本,有助於做出更合適的決策

原則五:難以決定時,嘗試將狀況極端化

若利用上述原則仍無法選擇時,不如把情況推到最極端吧!

像是思考看看,如果薪水只剩現在的一半、主管換人做、工作需要常加班…等狀況,我還會想做嗎?想的原因是什麼?不想的原因是什麼?

透過這樣理性分析,有助於釐清自己真正是為了什麼而選擇,是因恐懼而不敢突破、因無奈而委曲求全,還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原則六:無論如何,不要盲從、跟風

前人走過的路,雖然看似一片光明,但要考慮的是:適用於別人的方法,真能完全套用在你身上嗎?

與其盲目跟隨著潮流,不如退一步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條路與與生涯目標、自身條件符合嗎?

不過這裡並不是要你避開多人走過的路,而應該是把重點放在背後的「思考邏輯」,了解那些人是如何面對問題、判斷和執行的。這個舉動不僅可提供更全面性的思維,更能確保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原則七:不用怕錯,但要有停損的勇氣

最後,作者提醒大家,即便經歷通盤的思考後,我們每個人仍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這都是可以接受的,無須過度苛責自己!

不過身為成熟的大人,既然知道錯了,同時也要學會坦然接受、學會放手,才有助於從每段經歷中學到教訓,累積更多經驗。千萬不要明知道自己錯了,卻為了面子、自尊而死撐著,這樣反而更不好。

個人心得

老實說,讀《大人學選擇》前,我個人做決策常是七分靠直覺、三分靠衝動。然而這樣的決策模式,長久下來讓我意識到一個現象:只說得出「因為感覺不對」、「不符合直覺」等抽象原因,卻解釋不出自己做這些決定背後的具體思考流程,未來回過頭時也很難列出些什麼有建設性的檢討。(總不能每次都檢討自己的直覺不准吧?😂)

雖然慶幸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去也並未因此做出什麼後悔的重大選擇,卻難保未來也可以如此順利。為了學習更理性、有系統性的決策能力,決定看看《大人學選擇》書中是否有些能依循或參考的規則。

文中整理出來的成熟大人必備七大原則,個人覺得皆很實用,其中也有不少我過去不曾想過的觀點!這邊想把原則一和四再拉出來討論一下。

原則一:選擇對未來自由度最有幫助的選項

過去面對重大決策時,只會較消極的想說要幫自己留條後路,不過選擇「能增加未來自由度」這個積極的觀點,對我而言蠻新穎的。

以身邊同學們為例,不少人在學期間就發現自己志不在此科系,然而這些人分成兩派做法,一派人是在就學階段不停地轉系考、轉學考,甚至辦理休學重考學測、指考。另一派則是在兼顧本科的同時準備考試。

目前看來,後者的同學至少在本科系成功畢業並取得執照,能在無須煩惱經濟狀態下繼續追求夢想。反觀前者至今多半每天在經濟及重考雙重壓力下打滾。雖然很難說誰對誰錯,但後者的未來自由度相對較有彈性。


原則四:學會計算成本

這點我個人十分贊同!過去學生時代,由於沒什麼錢,在選擇上總是簡單的多,反正挑選花最少金錢的就對了。

不過開始賺錢後,隨著個人空閒時間大量縮減,逐漸發現成本不只是金錢,時間、精力更是極為重要、卻常被我忽略的成本。

也正因為看過《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本醍醐灌頂的好書後,讓我在選擇時,更會把時間、精力、潛在機會等無形成本也一併納入考量。
👉 延伸閱讀:《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一本顛覆你對金錢認知的好書 👈

推薦想學習理性思考、有系統化的分析能力,或是跟我過去一樣憑感覺行事的人,《大人學選擇》將會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籍!


大人學相關文章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若對《大人學選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博客來試讀唷!

您可能會有興趣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