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教你一年翻37倍:不只財富會複利,習慣也能像滾雪球一樣

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
你的一點小改變、一個好習慣,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為你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原子習慣》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本書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在某次比賽意外被球棒擊中臉,一度重傷到實行人工昏迷。康復後雖回到球隊,卻再也沒上場的機會。然而,在受傷後的第六年,他被選為最佳男性運動員,並入選為ESPN的全美明星陣容(整個美國僅有33人)。從運動生涯幾乎結束,到入選全美明星陣容,詹姆斯靠的正是養成「原子習慣」,建立習慣迴路,細微的改變生活,顯著的改變人生。

閱讀《原子習慣》動機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養成一種做好事的習慣。」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擁有好習慣的重要性,但卻沒有人教我們該如何培養出好習慣,導致我們每次都拍胸脯、保證這次不一樣,但沒多久後又再次因失敗而告終。

因此這次決定嘗試從暢銷書《原子習慣》尋找答案。

複利效應,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

習慣即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

如同財富透過複利來加倍,習慣亦會藉由重複執行而被強化。雖然隨便看一天,習慣似乎並未帶來什麼影響力,但幾個月或幾年後,從長遠角度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和壞習慣的代價絕對會有明顯差距。

所以重點不在於我現在有多成功或多失敗,而是我的習慣是否會引導我通往成功之路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原子習慣》習慣複利
《原子習慣》習慣複利

失望之谷

我們總是期待進步是線性的,付出七分努力,同樣也會獲得七分的報酬。然而成功往往姍姍來遲,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這段實際與預期的落差,稱之為「失望之谷」。

前面提過,進步的累積如同複利曲線,先前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只是還在醞釀中而已。等到複利曲線超越線性,就會像「開竅」一樣,先前付出努力的全部價值全部顯現出來。

《原子習慣》失望之谷
《原子習慣》失望之谷

相信自己是怎樣的人,自己就會成為這樣的人

有句英文諺語:”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中文也有個成語:「弄假成真」,當你演久了就會變成你所演的那個人,這與心理學上的「改變身分認同」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我開始相信自己是健康的人,「戒菸」這個想法就不會浮現在腦中,因為「不抽菸」對我來說理所當然。而習慣則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越是重複此行為,越是強化與該行為相關的信念及價值觀。

想像你採取的每個行動皆是一張選票,當我選擇做某個壞習慣,就是投一票給那個身分。

好消息是,你不須追求完美。任何一場選舉,雙方陣營皆會獲得選票,要贏得選戰,只需要獲得多數選票即可。

你的目標只是要在多數時間裡讓好習慣獲勝。

習慣迴路

建立習慣迴路只需要四個步驟: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步驟一:提示-讓習慣顯而易見

習慣改變取決於你身處的空間以及眼前的提示。想要好習慣成為生活的一大部分,就讓提示成為環境的一大部分。

如果家裡垃圾食物觸手可及,想要變健康也會如登天般困難。若身邊朋友整天吞雲吐霧,你要戒菸成功也變得遙不可及。與其祈求自己成為更有紀律的人,不如打造更有紀律的環境。

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當你不需要常常動用自制力,就較容易自我控制。

另外研究指出,對何時何地執行一項新習慣做出確切計畫的人,比較可能真的去執行。在這裡作者提供了兩個計畫方法:「執行意向」及「習慣堆疊」。

  1. 執行意向:我會在【時間】,在【地點】進行【動作】
  2. 習慣堆疊:做完【原有的習慣】之後,進行【想要的習慣】

許多人認為自己缺乏激勵,其實他們缺的是清晰、具體化。


步驟二: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

當習慣越有吸引力,我們會去執行的機率越大。

假設我很想看連續劇,但又想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此時就可規定自己只有在跑步機上跑步才可以看劇,其餘時間絕對禁止。

此方法即為「誘惑綑綁」:「想要」的習慣與「需要」的習慣結合在一起。


步驟三:回應-讓行為輕而易舉

在這個步驟,我們的目標是將習慣自動化,簡單到就算沒有意願也會執行。

這時,「起頭」及「降低阻力」就成了重要課題。

  1. 掌握決定性瞬間:當踏進麥當勞的那一刻,即宣告晚餐選項幾乎只剩下高熱量食物。不可否認的,開頭通常決定了未來的走向
  2. 兩分鐘原則:以現在的體力,跑馬拉松可能是個天方夜譚,那就先養成每天跑兩分鐘,再慢慢往上加。若覺得想培養的習慣太過艱困,不妨簡化成入門習慣並堅持執行兩分鐘,絕對可以降低入手的門檻。

關於決定性瞬間,個人結合了《五秒法則》作者所提供的方法:倒數五秒。

當你覺得自己準備踏進麥當勞,或是情緒快失控的邊緣時,在心裡默默倒數五秒,便會打斷原本的思緒,重新拿回大腦的掌控權。


步驟四:獎賞-讓獎賞令人滿足

動機和慾望使我們想養成某個習慣,而身分認同和愉悅感則幫助維持此行為。

習慣迴路中,獎賞很重要,「立即性」的獎賞更重要。比起未來,我們的大腦更看重當下的滿足,這也是為何我們很難抗拒垃圾食物,因為肥胖是未來的事,當下滿足口腹之慾給了更多愉悅感。

好習慣的代價在當下,壞習慣的代價在未來。

《原子習慣》習慣複利
《原子習慣》習慣複利

最強大咒語:不要中斷連續紀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不要中斷連續紀錄。

錯過習慣對你造成的傷害,遠遠大於成功執行習慣帶來的助益。設想手上有100元,50%的獲利能使我擁有150元,但只要虧損33%,財產即瞬間跌回100元。換句話說,避免虧損33%的價值,等同於獲利50%。

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說過:「複利的首要原則:非必要,別中斷。」 

若不小心錯過一次也不用太在意,下一次立刻補回來或回到軌道上就可以了。畢竟我們皆不完美,但可以避免貳過。

毀掉你的永遠不會是第一個錯誤,而是後續接連發生的一錯再錯。錯過一次是意外,錯過兩次就是另一項習慣的開始。

個人想法

《原子習慣》可以說是近幾年最暢銷的書籍之一,而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James Clear被書友們稱為「習慣大師」的確當之無愧!

作者在開頭就闡述一個習慣的養成,和「個人身分認同」有著極大關聯性。這觀點其實在目標設定或是心靈成長的書籍中常被提及。

之後作者根據人性的劣根性,提供了一套對應的「習慣迴路」,不像其他書籍苦口婆心勸大家「向善」,而是先找出那些阻擋我們建立好習慣的心理因素,並給予簡單又好記的四步驟來攻破。

秉持著「閱讀一本書,便要從書中一個重點帶進生活中」的精神,近期我已把習慣堆疊、掌握決定性瞬間及兩分鐘原則這三點練得「爐火純青」🤣。

🌞習慣堆疊:做完【原有的習慣】之後,進行【想要的習慣】

為了提升外語能力,現在便規定自己每天打完文章後,就要來讀至少一單元的西班牙文課本。不知不覺,寫完文章後便會自動自發拿出外語課本。

🌞掌握決定性瞬間

以前空閒時間或無聊時,總會無意識地拿出手機滑,然後一滑就不可收拾,直接困在短影音裡出不來😁 不過現在知道決定性瞬間後,便會在拿出手機時,在心中提醒自己不要點去社群軟體。最後因為不知道還能滑什麼,嫌無聊就不用手機了。

🌞兩分鐘原則

有時打文章會有點發懶,這時就會哄自己:「打個五分鐘的文章就好啦!五分鐘後不想打就休息。」結果不出所料,因為已經進入心流狀態,五分鐘過去了都沒注意到~

最後將一句書中很棒的話送給大家!

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而是無聊。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

若對《原子習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HyRead試讀唷!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親朋好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