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件事無關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
昆蟲學家 尚-亨利.法布爾(Jean-Henri Fabre)
除了本業外,近期也越來越多人在下班後投入第二專長、支援技能的行列,「學習」已不在侷限於學校和教科書,更多人透過社區大學、才藝班、網路自學的方式,找尋興趣或企圖創造業外收入。
前陣子暢銷書《超速學習》更是吹起這股學習熱潮,據說書中傳授了不少快速學習的訣竅。
然而因尚未閱讀這本書,又渴望一窺究竟。無意間找到這段八年前的TED演講,主題不但也是快速學習,更標榜著「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
這麼聳動的標題、點擊率又超高的影片怎麼能不挖來看看、和大家分享呢?
影片介紹
今天要分享的影片為2013年Ted演講「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講者為自學名師Josh Kaufman,此影片在幾年內已累積兩千多萬人點閱,名列Ted演講最受歡迎的前25名之一。
講者Josh Kaufman透過20分鐘的時間,傳授四個訣竅幫助我們學習所有事。廢話不多說,趕快進入主題吧!
講者介紹
喬許.考夫曼(Josh Kaufman),為紫牛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大推的世界級自學名師。曾致力於自學 MBA,現將觸角伸向更廣泛的學習層面,鑽研如何用最快速度學會任何技能,希望藉此協助更多人重新拾回學習的熱情,並從中獲得更多的成就與樂趣。著有暢銷書《不花錢讀名校MBA》、《學得快才會想學》。
一萬小時法則
人類學習一個技能至少要花多久時間呢?對於此問題,學者們各有各的說法,其中又以「一萬小時」最為出名。
起初是由《刻意練習》作者K. Anders Ericsson透過研究專家們的成功路程,提出「我們需要花費一萬小時成為業界中的專家」。
到了2008年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再度引用這段話,使「一萬小時法則」廣為流傳。
然而根據這個說法,按比例計算: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花費整整五年的時間。
整整五年!
四個訣竅加速學習
整整五年才能達到專家等級!聽到這裡大家應該會有點想放棄,我們的人生哪來那麼多個五年阿!
講者Josh Kaufman也有同樣的困擾,女兒剛出生,新手爸爸從零開始學,等到他花五年時間學會換尿布,小孩早已過了包尿布的年紀。也正因為這個想法,促使他發現我們並不需要每件事都講求成為「專家」,只需要「會做」即可。
而根據他的研究,Josh Kaufman認為人類只需要掌握四個訣竅,便能在「20小時」學會一個技能!
訣竅一:拆解技能(Deconstruct the Skill)
我們想學的技能可能是一大堆技術的綜合體,舉例來說: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英文文章,首先需要充實我們的單字量、文法結構、片語等,平時還要廣泛閱讀,才有機會學會英文寫作的技巧。
此訣竅的目的在於:當我們把技能拆解成細項後,更好思考哪一個小技術有助於這項技能的學習,進而縮短學習時間。
同樣的概念在《一流待辦清單》、《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也有提到,將大任務拆解成小細項,能協助一次聚焦一件事,專注完成。
訣竅二:學到一定程度即可(Learn Enough to Self-correct)
如果沒有要追求成為專家,那我們並不需要為了學習一個技能,看20本書或上一大堆課程,這只是在「拖延」自我練習的藉口而已。
事實上只要學到「你能自我修正」的程度就好了!
以打電動為例,一開始需要有人解釋遊戲規則,等自己玩了幾次、得出心得就不再需要有人從旁指導(而且你可能會覺得他很煩),反而可以靠自己反覆練習、上網查攻略、從每次陣亡中修正錯誤,學會打電動這個技能,這就是達到能「自我修正」的境界。
此訣竅的重點是當我們停止從外界學習後,是否有能力可以自我練習、精進和修正,那才是真正的內化。
訣竅三:消除練習障礙(Remove Practice Barriers)
哪些事物會干擾到學習,就應該將這些因素盡可能去除。當環境中越少分心物,大腦越不需要動用到自制力,就能越快進入學習狀況。
暢銷書《原子習慣》也提到相同觀念:與其祈求自己成為更有紀律的人,不如打造更有紀律的環境。
訣竅四:練習至少20小時(Practice at least 20 Hours)
多數技能皆有一個最大的檻:「挫敗障礙(Frustration Barrier)」,跨越這道門檻前,我們的學習通常看起來都四不像,而且感覺自己好像都停滯不前或進步很緩慢。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書中主張想要成長,就得付出代價(成本)。前期看似笨拙的學習過程,其實默默地一點一滴在累積,直到超越「成本線」,我們才會看到成功的結果。
學習最大秘訣:克服恐懼
演講最後提到,多數人學習上最大的障礙,不是工具不足、技巧不純熟,而是不能接受自己一開始看起來很蠢。正因為無法克服恐懼,使多數人失敗了幾次就放棄學習。
《原子習慣》對於此現象有個合理的解釋:因為我們所期待的進步是線性的,但真實成長的累積走的是複利曲線,導致這段實際與預期的落差,使我們的學習陷入「失望之谷」。
然而講者認為,只要掌握四個訣竅:拆解技能、學到一定程度即可、消除練習障礙、練習至少20小時,並勇敢克服恐懼、堅信自己做得到,你都有機會學會任何技能。
個人心得
雖然影片中未提及,為何是「20小時」學會任何事(怎麼不是50小時或更短),不過其中「學到能自我修正的程度」這部分我相當認同,正好和最近生活上兩個案例相關。
前陣子對袖珍食物黏土有極大興趣,就二話不說報名了課程。雖然每完成一個作品成就感十足,然而兩個月過去,我卻連最基本該如何挑選黏土、不同黏土的材質差異、顏料該怎麼調都不會。這才讓我驚覺到自己學習方向錯誤,若只想做出精美成品,這堂課的確很適合。但我原先的目的是希望未來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也能自己從頭完成,那就應該改變學習的課程。
另一個例子是去年開始學習投資,經過幾天課程及回家後多次練習,現在逐漸能夠獨立思考,不隨意被外人的意見左右,也能擁有判斷能力,篩選掉與我理念衝突的「專家建議」,並在每次經驗中反覆調整、歸納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投資流程,這正是達到「自我修正」的境界。
反觀有些人以為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讀完20本理財書、上遍每一個投資課程,卻因為資訊量過多、缺乏判斷能力,難以將所學融會貫通,最終只好每天等著「大師」報明牌、跟單。如同講者說的,這些人尚未理解自我修正及內化的重要性,反而直接選擇將「思考外包給別人」的投資方式,著實讓旁人捏一把冷汗。
這段TED影片打破我過去以為埋頭苦幹就是學習技能不二法門的錯誤觀念。未來將嘗試把講者分享的四個訣竅學以致用,促使我學習更多技能。
TED系列文章
- TED想擺脫句點王、不再說錯話?資深記者精選十個為談話加分的技巧
- TED 「只要20小時學習」:掌握四個訣竅,所有事皆難不倒你
- TED 無法激勵自己做出改變?也許你該試試這三招
- TED「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一張圖破解腦袋,終止拖延
- TED「專注漏斗」:利用「拖延」,讓明天的時間倍增
- TED《黃金圈法則》一張圖搞懂蘋果為何這麼多忠誠擁護者
讀了此文章的人,也讀了…
- 《順流致富GPS》只要順流,人人皆是天才(含免費測驗)
- 《原子習慣》只要四個步驟,無痛也能養成好習慣
- 《真確》三分鐘釐清十大常見直覺圈套,扭轉對世界的誤解
- 《管理你的每一天》:在家工作的日子,應該這樣過才充實
-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精選25種歷練一年、成功提升效率的葵花寶典
若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歡迎留言或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您的支持將是我持續分享所學的最大動力。